8月,青海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开展了2期以“绿野青缘·童心守护”为主题的特色科普活动,将自然探索、课堂学习与科创实践深度融合,组织青少年走进湿地、走进科学,多维度感受生态科学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来自30所学校的60名青少年走进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天然生态课堂”,聆听专业辅导员讲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近距离观察鸟类、昆虫及各类湿地植物的形态与习性,在触摸自然、观察自然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课堂学习中,协会科技辅导员以“湿地与生态安全”为核心,结合青海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通过生动案例、互动问答等形式,系统讲解湿地生态系统对地球环境的调节作用、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引导青少年反思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树立“尊重生命、守护绿水青山”的环保意识。
科创实践环节成为青少年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练兵场”。鼓励同学们围绕“植物特性”“昆虫习性”等主题组建兴趣小组,开展小课题探究。大家运用放大镜观察植物叶片形态并绘制叶形图,通过方格纸法精准测量叶面积;借助专业工具追踪昆虫活动轨迹,记录其生活习性;还尝试将观察到的湿地生态现象与科学原理结合,构思简易生态保护创意方案,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此次活动,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动手创造,让青少年在“学、看、思、做”全方位感知生态科学的魅力,本次活动为2025年青海省社科联社会科学活动资助项目。未来,省青辅协将持续依托此类支持,打造更多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在科学探索中成长,为培养具备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