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春耕日气象护农时——青海省遥感学会、青海省气象学会联合多部门开展“千乡万村科普行”活动

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青海省遥感学会、青海省气象学会联合青海省气象服务中心、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与海东市气象局组成科普宣传团队,于3月18日深入海东市化隆县塔加藏族乡,在“探秘百年藏庄 传承农耕文化”开耕典礼现场开展气象“千乡万村科普行”活动。此次活动将气象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气象智慧”。


三月高原春意渐浓,在海拔2800米的化隆县塔加藏族乡,传统开耕礼遇见气象新科技。开耕典礼现场,藏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播撒春天的第一粒种子,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开耕典礼多了一道科技风景线。针对当地频发的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科普团队量身定制服务方案为村民带来了实用的气象知识。气象服务人员在活动现场发放《霜冻灾害防御手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科普绘本》等资料300余册、藏汉双语气象科普挂图40余幅。《霜冻灾害防御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藏汉对照形式,详细标注青稞、油菜等作物的防灾要领。气象科普展台前,藏汉双语气象科普挂图引得村民驻足。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颜亮东对领到科普资料的村民现场指导如何根据气象条件开展抢种快种,帮助农户科学安排农事活动,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为村民讲解抢种快种的关键技术:“今年春季地温较常年偏高,建议抓住未来10天最佳播种窗口期”。


此次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是青海气象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行动”的缩影。据颜亮东介绍,根据2023年至2024年中国气象局站网工程植被与物候监测项目,省气象局在青海农村牧区有序布设34个植被和物候观测系统设备,做好大田、特色农业、草原和森林气象监测评估和预测服务工作,加强全省农牧业分时段、分灾种的气象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牧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推进气象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青海省遥感学会、青海省气象学会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