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24年学会工作总结暨气象科学技术成果颁奖会议在西宁召开。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学会理事长李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气象学会秘书长作2024年学会工作总结。
此次评选,由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气象服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史飞飞、雷春苗等主持完成的《基于多源数据的青海省雪灾预测与风险预估技术》获得一等奖;青海省气候中心、青海省气象台李万志等主持完成的《青海省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技术方法及其应用》,青海省气候中心马有绚等主持的《基于动力-统计方法的青海省气温预测和服务技术》,互助县气象局、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费生英等主持的《当归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气象条件评价方法研究》获得二等奖;青海省气候中心刘彩红等主持的《青海省国家公园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及适应对策》等其他六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李林对省气象学会提出要求,一是做“大”学会影响力。扩大外部门会员单位,横向加强与行业部门合作,纵向强化与事业单位、学科(工作)专业委员会联系,垂向提升与市州会员单位合作,以点带面。加强行业信息互通和项目申报,积极参与青海省科协绿色算力产学联合体活动,提升学会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二是做“强”学术交流。聚焦青海气象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共同举办或参与学术交流,深入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交流形式,要紧密围绕气象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气象高质量发展等各方面,广泛联结省内外、部门内外先进行业学会,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气象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学术活动集群,发挥学会搭建桥梁,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推广科技成果等引领支撑作用。三是做“优”气象科普宣传。健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气象科普的工作机制,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开发新的气象科普产品,完善科普基地建设体系,加大校园气象科普工作力度。优化学会科普奖项设置,表彰科普先进工作者,持续提升气象科普水平和影响力。四是打破壁垒,加强气象人才举荐。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价值体现。做好学会各类成果奖励和各类人才举荐工作,通过气象学会评先选优、优秀科技成果推荐、名家科普宣讲等多种方式,打破部门壁垒,拓展申报渠道,加强气象人才举荐工作,争取让更多气象科技工作者成为科技界的优秀人才。持续提升会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会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青海省气象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