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智慧水土保持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积极践行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理念,推进遥感、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实现水土保持工作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在青海省水利厅的支持下,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产业工作委员会主办,青海省水土保持学会、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大通县水利局等单位联合承办,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全国首届智慧水土保持学术交流会”于9月20日在西宁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以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等118家单位近300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崔建国、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毕小刚、青海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李润杰分别致辞。会议以“水土保持智慧化、数字化技术服务与产品应用”为主题,邀请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原副主任姜德文教授、张红丽正高级工程师进行了主题报告,北京水生态与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张世清主持特邀报告。同时邀请了10家全国各学会、学院、中心、公司的专家,围绕本次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一行参观了以“数字孪生小流域”为特色主题的大通县景阳镇小流域,该小流域将数字水保、智慧水保理念贯穿,以一体化的水土保持实时在线监测监管以及预报预警系统平台,全方位展示了“物理小流域的数字化映射、数据动态分析、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及水土流失模拟展示预报预警”等内容。

本次学术交流会是全国首届,也是我省首次开展的智慧水土保持学术交流会,对提升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者科技水平,适应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对我省水保行业人员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提高了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我省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的视野得到拓宽,对水土保持智慧化、数字化等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加速我省小流域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今后,学会将结合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者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服务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拓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思路、提升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为青海省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青海省水土保持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