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第十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海东市召开。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中国西部动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地建设”,研讨会由中国西部十省市动物学会联合主办,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省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西宁临宗书院与《兽类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
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杨其恩、青海大学副校长刘玉皎分别致辞,对前来参加的诸位同行专家、各地代表及广大青年学者致以诚挚问候及热烈欢迎。
青海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青海大学魏登邦教授代读了魏辅文院士写给本次会议的贺信。在信中,魏院士代表中国动物学会遥祝本次会议顺利召开,并对“第十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给予了极大期望与高度肯定,同时也对广大青年学者为科研工作的努力给予认同与鼓励。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晓君研究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杨其恩研究员、西南大学王志坚教授和贵州师范大学周江教授分别以《中国赤颈鹤现状及保护》《牦牛基因组结构变异与适应性及生殖隔离》《鲈鲤与短须裂腹鱼杂交后代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和《海南长臂猿潜在栖息地评价》为题做主题报告。研讨会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
“本次研讨会全员围绕主题分别做学术报告与学术研讨,发表不同意见,聆听不同声音,献计献策,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研讨会组织者表示,会议期间,专家们和蔼谦逊,热情解答各类学术问题。青年学者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积极与专家学者提问与讨论,会议现场氛围轻松热烈。
来自兰州大学黄德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洋教授、四川大学范振鑫副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张晋东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汪沐阳副研究员和甘肃农业大学苏军虎教授的学术报告。会议以“物种保护与保护地建设”“动物适应性进化”“生理与生态”“调查与监测”四个主题设分会场,有近八十个青年学者做学术汇报。
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近3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