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14家单位被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我省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宁野生动物园、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等14家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科普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榜上有名。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安全、自然资源、旅游等领域机构兴办,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近年来,青海省科协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相继出台《科普教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科普教育基地认定标准》,建立健全了省级、国家级两级创建机制。截至目前,我省已培育22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大力开展生态科普宣传教育。重点培育了5个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其中,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了生态科普长廊,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自然生态、森林体验等自然教育活动;祁连山国家公园先后建成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展陈中心、生态科普馆,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将成果科普化,挂牌成立自然学校,开展生态课堂进校园、自然体验等活动;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大型宣传牌、宣传长廊、湿地科普馆、湿地课堂等,共组织科普宣传活动150余场次,参与人数1万余人次。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等场馆立足青海生态保护,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大美青海,营造良好社会科普氛围,积极助力我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立足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青海特色藏医药产业,积极打造科普宣传教育平台。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积极拓展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发电园区和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科普功能,深入挖掘科普资源,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积极组织策划科普活动,将其打造成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促进清洁能源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建设青海省藏医院、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青海省藏医院长期致力于大众科普、藏医药知识宣传工作,专门设立科普教育场馆进行科普宣传,面向公众编印了《藏医幼儿乐园》及各种通俗易懂的疾病预防科普宣传册及宣传展板。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不断拓展科普功能,积极策划组织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宣传普及特色藏医药知识、服务全民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青海省科协大力推动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科普事业,培育了新华联童梦乐园、西宁熊猫馆等科普教育基地,让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科普事业当中,为科普工作添砖加瓦。

下一步,青海省科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转型升级,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加大与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的协作,以基地为平台,广泛开展针对各类重点人群的科普宣教活动,加强对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全面服务科普助推双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等工作,为提升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供稿:省科协科普部,起草:魏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