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原大地涌现更多“雷锋”

 “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活动举行。团省委供图

志愿者为群众讲解政策。团省委供图

专家诊断中药材疫病。12316热线办公室供图

志愿者在火车站进行志愿服务。团省委供图

  一种精神,在薪火相传,在不断发扬光大。

  春风送暖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学雷锋纪念日。58年来,雷锋,一个如朝阳般灿烂的名字,始终驻留在人们的心里;58年过去了,雷锋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里,澎湃向前,奔流不息。

  雷锋精神,处处可学;平凡英雄,人人可为。雷锋精神焕发出的永恒魅力,激励人们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巍巍党史,伟大实践深深诠释着“人民”涵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也是雷锋精神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实现“平凡的伟大”,人人参与,个个能行,在青海这片大地上,有越来越多的“雷锋”式人物涌现出来,他们犹如一座座灯塔,鼓舞和激励周围的人,使学习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京藏高速平西路段上,有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在川流不息的京藏高速平西路段上,有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他们常年坚守在三尺岗亭,以挺拔的身姿、甜美的微笑、温暖的问候服务着每一位过往司乘。G6京藏高速海东主线收费站日均车流量在1万台次以上,据统计,一个班下来需要微笑服务800多次,迎送手势2400多次。在车流昼夜不息的高速公路上,他们用丝丝温情暖化万千司乘,用良好形象和优质服务为青海高速公路增添亮丽的色彩。

  2015年,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雷锋班组”荣获“青海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吕洪琴是雷锋班组的一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刻,她主动放弃休息志愿加入抗疫队伍,和收费站的同事们一起守护着西宁市的东大门。作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传承者”,“雷锋班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敬业进取、勇于担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雷锋为榜样,经常与高速交警、路政人员一起在重要节点开展“送温暖”活动,向司乘人员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安全知识,免费安装ETC设施。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汇聚起雷锋精神的暖流。

  甘做一颗敬业奉献的“螺丝钉”

  雷锋,曾给我们种下过一颗叫做“奉献”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长成了千万棵为民遮风避雨的大树。

  “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这是张丽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投身残疾人事业近10年来,她先后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办公室、智障部、假肢适配部等多个不同岗位工作。转岗不忘初心,换岗不丢精神,张丽始终干一行、爱一行,像雷锋同志一样,甘做一颗热爱事业、敬业奉献的“螺丝钉”,无论钉在哪里都会贡献力量。

  2019年8月,张丽已买好机票,只为休假了与家人、孩子去外地旅游。在得知单位要进行培训时,为了能提升自己为残疾儿童服务的专业水平,毅然决然地退了机票,为此孩子都不肯理她,她耐心地给孩子解释:“你知道吗,在工作中妈妈面对的也是和你一样大的孩子,他们或是看不见、或是听不见、或是不能走路、不能说话,是一群折翼的天使。妈妈只有通过培训提高了服务技能,他们才有可能康复得更快一些,才能让他们像你一样背起书包走进学校。”

  把本职工作转化为学雷锋的实际行动

  小时候,我们读着书本上雷锋的故事,仰慕他身正影直、精神无私。长大后,我们才知道身边就有许多雷锋式的英雄,他们多数都平凡无奇,但却日复一日恪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这里,学雷锋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纸文件,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推进和落实。每个人都以朴实的性格,把本职工作转化为学雷锋的实际行动。

  青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是青海省农牧厅创建的农牧业公益服务窗口。自2009年开通以来,他们把倾心服务农牧民作为第一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雷锋故事。

  每个工作日,服务热线办公大厅里,电话声不断响起,乔六花和同事们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打进的电话。每天都会有2位农牧业专家接听热线,第一时间为农牧民群众“支招”。每年三月份,12316热线积极响应号召,结合春耕备耕生产在全省深入开展“送政策、送科技下乡”学雷锋活动,宣传文明生活理念,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工作人员们经常为孤寡老人捐款捐物,坚持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学雷锋活动已成为全体工作人员感悟崇高精神、提升价值追求的生动过程。

  在普通岗位平凡工作上做奉献,让学雷锋触手可及

  在三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雪峰出租车公司,岗位学雷锋标兵杨乐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出租车驾驶员,从他开起出租车穿梭在这个城市的那一天起,人们总是看到他在免费拉车,有人说小伙子“好面”,爱送“人情”,后来大家才知道他的“好面”和“人情”都是送给现役军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这些特殊群体的,而且他的这份“人情”一直坚持送到了今天,于是,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到了他的行列。

  杨乐的学雷锋发自内心,从不刻意。在2017年至2020年玉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杨乐曾经组织车友主动担任文明交通督导员,文明交通宣传员,用藏语为广大藏族出租车驾驶员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因为他的坚持,“向雷锋学习,对乘客负责,对自己负责”已成为了公司出租车驾驶员队伍的工作信条。

  可可西里,学雷锋志愿者为小藏羚羊们撑起一片天

  雷锋精神的继承者们,或以无私的奉献,或以平凡的感动,或以正义的力量,或以执着的坚守,一次次温暖人心,一次次感动社会,只为照亮新时代的道德星空。

  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集科研、救护、保护、宣传为一体的中心保护站,是对外宣传教育的窗口,也是大规模反盗猎行动的前线。

  2019年10月21日,索南达杰保护站举行可可西里保护区红十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每一位志愿者那黝黑的脸庞此时都绽放着甜美的笑容。这支由85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誓愿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他们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开展生态教育展厅讲解、担当义务宣传员,对过往司乘人员和游客开展相关服务活动。还主动承担周边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在高峰期时,每日需要处理多达吨计的生活垃圾。他们积极救助受伤或迷失的小藏羚羊等野生动物,2018年救助的7只小藏羚羊现在已茁壮成长。

  雷锋精神已成为新时代的群体精神、大众精神

  今年63岁的陈东是西宁市桃李路社区依林佳苑小区党支部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小区党支部书记的他主动站出来,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有时不该他轮班,但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接到辖区卡点打来电话,他都第一时间赶到,做居民思想工作、化解矛盾。

  自西宁市城西区生活垃圾强制干湿分离工作开展以来,他主动站出来担任“桶边督导员”,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政策,讲解垃圾分类小知识,让居民充分理解并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他还入户宣传,与居民分享垃圾分类的意义,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在城镇、在农村牧区、在街道社区,无数的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无私奉献、不计得失……这一切,表明雷锋精神已成为新时代的群体精神、大众精神。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雷锋精神尤其宝贵,我们要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筚路蓝缕、矢志前行,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团结奋斗、共创辉煌未来。(董慧)

 传承雷锋精神喜迎建党一百周年

  在春风和煦、草长莺飞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全国学雷锋纪念日。

  58年来,雷锋不仅是我们崇拜的偶像,雷锋精神也已成为我们学习和进取的精神食粮,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雷锋精神在中国大地更是熠熠生辉。雷锋,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而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成为一个民族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永不褪色,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路与时代同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永恒的宗旨和主题,但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在丰富和发展。今天的雷锋精神,既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优良内核,又绽放着时代的崭新光彩,已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是一位位践行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志愿者们的心声。他们用“服务”兑现诺言、践行担当。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雷锋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焕发着新时代青年们朝气蓬勃的坦诚和无我追求。

  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的心里更长久,没有哪一种精神比引领人的成长更永恒。

  雷锋精神这支火炬,激励着一代代的青年前赴后继,在青海这片土地上不断“破零”,创出一个个丰功伟业。不断涌现的雷锋式人物,像一面面旗帜,以夺目的光彩影响和激励着青少年从小心系祖国心向党,敢教日月换新天。

  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雷锋精神,像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哺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年复一年的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了雷锋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是时代的强音,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共创辉煌。

  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铸造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革命精神。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无数共产党人,以坚强的信念、坚定的信仰、豪迈的气概,撑起了百年大党的铮铮脊梁,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雷锋精神与这种革命精神高度契合,是革命精神的一个厚重载体。(董慧)

  以雷锋为榜样做最美志愿者——记最美志愿者孟雷磊

  今年是孟雷磊献血的第十八个年头,37次献血,12000毫升献血量,让青海省血液中心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认识了他。

  2020年2月,孟雷磊在2019年度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被推选为最美志愿者。

  作为武警青海总队训练基地的一名干事,2003年初孟雷磊入伍时便参加了部队组织的献血活动。多年来,他牺牲休息时间,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扶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植树造林、春暑运服务、义务接送中高考生等志愿服务和义工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6000小时以上。

  2013年7月,孟雷磊随部队驰援甘肃岷县抗震救灾,孟雷磊和12名战友组成了党员突击队,对蒲麻镇井摊村展开救援。救援中,一对身影吸引了孟雷磊的视线,只见一个残疾人带着一名10岁左右的孩子站在危房旁发呆。残疾人名叫夏红忠,他的孩子叫夏晨曦。孟雷磊急忙跑上前去劝说他们赶快离开。夏晨曦告诉孟雷磊,家里还有几千块钱被压在了房子下面,那是要交的学费。孟雷磊二话没说,叫来战友一起寻找。

  夏红忠家中房屋倒塌、受灾严重,虽然最终没有找到钱,但孟雷磊却因此结识了这一家人。孟雷磊决心承担夏晨曦的上学费用。从此他每月拿出500元资助夏晨曦,并时常鼓励他好好学习。2018年7月,夏晨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

  “其实我只是做了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雷锋精神让我明白,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坚守一颗善良的心。”孟雷磊说。

  资助夏晨曦只是孟雷磊爱心公益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当社会志愿者,他牺牲了自己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定期参加扶老助残、资助留守儿童、植树造林、参加春暑运服务、义务接送中高考生等。2017年,当他得知捐赠血红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时,他毅然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签订了遗体无偿捐献协议。

  这些年,孟雷磊的志愿服务涉及多个领域,在给西宁市福利院孤寡老人送爱心活动中,孟雷磊自费买来饺子馅料并动员自己的同事、家人共20余人一起为老人包饺子;在西宁市北山植树造林时,他以军人身体素质好为由第一个冲在前面,抢着扛树苗、挖坑填土;在春运中,他协助工作人员测量旅客体温2000余人次,发放防疫宣传册2000余份,并积极帮助旅客查询行程、购票取票、提行李、入站等;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他利用休假时间协助社区人员先后深入16个小区、689户家庭中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在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他利用节假日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先后统计并录入人口资料1708份;他连续6年资助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松多村藏族小学生旦春多杰学费,连续3年资助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洛尔洞村高中生李卓丰学费,多年来他已累计资助贫困生7万元以上。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孟雷磊与无数志愿者一样,通过志愿者精神传递力量。“我想,每一位用心去参与志愿活动的人员都是最美志愿者,不管你参与活动的时间长短、事件大小,只要你真诚地去付出,去为他人服务,这就已经是最美的志愿者了。”孟雷磊说。(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