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自治州科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五个示范省”建设,做好2021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工作,提升基层科普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切实发挥科普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省科协编制了《2021年青海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指南》,请按照指南确定的重点方向,认真组织申报。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在本省注册满一年以上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社区除外)。
2.申报单位具有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做到经费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3.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享有良好信誉度,过去3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有应结未结和撤消项目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2021年度计划项目。
二、申报程序
各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系统格式认真填写相关基本信息,严格按照管辖权限逐级进行网络申报、审核推荐。按单位注册地由所在的县(区)科协、市州科协进行审核推荐。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及推荐单位应严格按照本通知所规定的申报条件、重点支持方向要求,做好项目筛选和组织申报工作。在申报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科研诚信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时间
各申报单位通过青海科协网(http://www.qast.org.cn)进行网络申报。申报平台开放时间:2020年10月12日8:30,关闭时间:2020年10月19日18:00,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网上申报所需附件请按要求上传Word、JPG等格式文件。
项目申报材料经网上形式审查通过后,须在申报截止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加盖公章的文本材料一式3份(含附件复印件)并签署专项资金使用承诺书,统一报送至省科协网络信息与科普服务中心。
(二)申报要求
1.“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书须通过网络分类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填写实事求是,表述应明确、严谨,项目实施计划要详实具体、有操作性,确认提交后无法再进行更改。
2.“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预算表须通过网络填写,要求内容完整,明确测算内容的数量、规格、单价、开支标准和测算过程等,与申报书统一提交,确认提交后无法再进行更改。
3.项目申报书中实施计划与项目资金预算表中填写的项目建设内容必须吻合,符合科普建设和科普宣传建设内容,与科普无关的事项不得纳入项目计划。
4.各市(州)科协须提交正式推荐函,各县(市、区)、市(州)科协逐级签署推荐意见,包括推荐工作简要说明,公示情况等,提交项目名单须与网络申报项目一致。
四、联系方式
省科协科普部 魏德静
联系电话:(0971)6302833
电子邮箱:qhkxpjb@163.com
省科协网络信息与科普服务中心 张若婷
联系电话:(0971)6337031
电子邮箱:kxwlxx@126.com
通信地址:青海省科协网络信息与科普服务中心
附件:2021年青海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指南
2021年青海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指南
一、支持重点
重点支持聚焦特色产业,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培训,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提高农牧民科学素质。重点支持科普示范社区建设,开设科普大学,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重点支持基层科普阵地建设,紧密结合《青海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推进示范工程,开展科普宣传,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二、支持方向
2021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由“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两个子计划构成。
支持科普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技术联合会、龙头企业立足特色产业,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培训,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素质。
支持由农技协、专业技术联合会,龙头企业、事业单位等围绕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品种引进、技术示范等,形成技术、规模优势,带动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支持科普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居民认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级科普示范社区,树立特色科普品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社区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提高社区科普工作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科普示范社区开设社区科普大学,设立科普课程,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在社区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支持基层建设百姓身边的科普家园和学校科普活动室。
三、项目安排计划
支持8—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技术联合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立足特色产业,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培训,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素质。
支持5—8个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技术联合会、龙头企业等建设特色突出的科普示范基地。
择优支持8—10个科普示范社区建设。
选择 2—3个示范社区开设科普大学。
支持2—3个百姓身边的科普家园建设项目,择优支持8—10个学校建设科普活动室。
结合项目申报情况,统筹安排各类计划项目。